2017年某公司在我这租用了大量服务器,直到今年3月底突然全部下架。一开始就知道对方是用于刷单,后来根据服务器使用数量,约摸是个千万级的。突然下架是因为亚马逊开始调整规则,大量删评,删号。
由于资源闲置,不得已带着服务器和独立IP开始自己琢磨,起初是尝试速卖通。
速卖通前几年全靠大量铺货和价格竞争,而近期平台品牌化转型并不是很成功,极低的利润导致卖家之间很少有刷单和恶意差评。
速卖通主要卡注册,即便注册成功了后期也会被移除下单权限(半年后发现又可以用了)。在测试了几种途径后,找到了稳定注册的办法。由于速卖通是首个测试的平台,耗费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测试支付渠道,直到稳定到3-6%的汇损后开始下单。
首次下单毫无门槛,很快支付完成,等待发货。但是短期内二次卡付会有支付宝的安全审核,所以至今速卖通我们都不用卡付。在实际发货后跟踪买家账户信息发现,所有电商平台刷单的都需要非常注重的是个事情,物流轨迹的真实性。
速卖通会在发货、发货到城市、签收等多个阶段反复提醒买家,这里说明平台会监控物流轨迹,但凡出现轨迹和订单地址不匹配,会直接判定。速卖通扣分,其他平台例如亚马逊的会封号。
在发货这里有个细节,在后期测试中证实无误,但是不可大量。即如果没有单号或者单号不足,宁可不发货,无物流轨迹,在15天之后直接买家确认收货,这样会好过填不匹配的物流轨迹。
我分别测试了新链接和老链接,分别以日均1单,维持7天,和阶梯式日1单到日10单,维持15天。纯粹的下单并没有对产品曝光有较大影响,而关键词会因为多个账户点击下单提升排名。实际产生效果是在15天后的评价,新品在收到5个好评之后曝光直线上升,在3天15个好评之后达到峰值,日曝光达4000,订单从0单到5单,从5单到10单提升。但由于产品质量和受众匹配的问题并没有持续。老链接虽然也是在好评后有效果,但是速卖通是个出了低价就靠平台活动才能出单的平台,很多时候即便排名靠前,也并未会有多少匹配客户的订单。
随后受A总委托,测试亚马逊。结合我这边的系统雏形和A总的资源,亚马逊下单开始很顺利,也以为会顺利下去。无奈还是折腾了很长时间。
首先是评论,至今无人可解删评逻辑。问过几个大电商,说是控制每一个环节的比率,但在实际测试中,一旦达到一定的总量,照样会删,时间从2-30天不等。目前的处理方法除了精养账户,提高底层的真实性之外,并没有更好的路子。
其次是地址审核,由于开始测试的是黑号,而我是要从0开始的。我注册了大量账户和大量的卡去下单,无论是3天的号,1个月的号,统统进入了账单审核,换卡也依旧,尤其是美国站,90%死号。后来开始搞了大批量账户的注册、操作,对账户作充分老化,然后配合一些特殊的流程的优化,基本解决了这一个问题。
最后是卖家问题,在国庆期间,先后挂了4个卖家号(有客户的,有自己的)。有下百单的,有下3单的。后期推测,买来的新号,其老化的方式和时间,更复杂,并且不止需要老化,还需要活跃。
期间测试了ebay,shopee。由于需求不大,且系统本身支持DIY,就让客户自己操作了。
年末由于几个客户的alibaba需要冲星。虽然大多数都顺利完成了,但是阿里的风控至今是个未解之谜。我已经确定不是买家的问题,但是几个客户问了经理都说卖家状态良好。而论坛上几年前就已经有在骂的了。目前需要更多时间测试阿里风控。
2019年的计划在完善当前平台,新增更多平台的同时,开始主攻社交。目前已经解决了注册,养号的流程。年初会有具体产品结合独立站进行测试。
今后信息,持续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