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席卷所有生活的时代,我们都把拥抱变化作为迎接这个时代的最好诠释。从手机到邮箱,到微博到微信,很多人并不是在追逐互联网的潮流,反而像是倒逼着拥抱了变化。
然而这句高管们的口头禅渐渐的还是在我们耳朵里起了老茧。
如果你是一个生意人,只要上网,扑面而来的无非是建站、域名、空间、手机APP等无数的广告。而注册了企业,无时不刻地有人在打电话问你是不是要贷款,需不需要发票?看着竞争对手签了某某大明星做代言,开辟了一个热门领域的新业务,在某某平台进行了宣传,我们似乎恨不得马上把这些事情一口气都跟上。变化太多,我拥抱的过来吗?
很多企业决策研究的文章,经常说索尼没做MP3是最大的失误,诺基亚没做安卓才导致的惨败,诸如此类的评论文章不胜枚举。这些都如小学语文非要在一篇文章抠字眼说出中心思想,也如所谓“大数据”汇总而出咋舌的结论,无非事后诸葛。
如果把评论家放在乔布斯刚被踢出苹果的那个年代,谁都不会说苹果是个伟大的公司,所有人都只会说他不懂得“拥抱变化”。是的,也正是因为苹果不懂变化,所以设计风格的自始而终,才有了IPHONE的疯狂。
换做当年的索尼,在所有数据都显示上网听MP3是10年后才会发生的事情,而非短短几年,绝大多数人依然会走当年的老路,并且在当时看起来是非常正确的。当然本文不否认拥抱变化,也不推崇固执己见。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更多地在形变,而非质变。
在著作《基业长青》中也提到,我们需要一批脑子聪明的人去尝试新的事物,摸石头过河,更需要坚持一个核心理念使全公司为之奋斗。这大致说清楚了该坚持的和该改变的一些事情。
当然,坚持一件事情比不断地去拥抱变化更难。自古只听闻持之以恒的人成了些事(或流芳百世或遗臭万年),从未听说经常见异思迁的人会留垂青史。
互联网时代,在表跟得上潮流,在内还是坚持些什么的好。
你觉得自己应该持之以恒做一件什么事情才是最有意义的?欢迎回复公众号来告诉我一起讨论。
如果有更好的话题讨论请记得告诉我,本文统计数据来自好奇心日报,图片来源网络,觉得本文不错请分享,我是一秉,大家晚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