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这个概念似乎在两年前就已经烂大街,如果你觉得智能手机上的照片可以上传在线存储文档和照片就是云计算,如果你觉得通过大数据来判断女性购物比男性多(这一动脑子就想得出的答案)或者是晚上某个地区某个时间段聊微信最嗨就是云计算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与我们最贴近的工作和生活并没有什么关系,而且那些所谓的结论往往在离事实真相十万八里之前就止步了。
然而云计算确实在那里,也许是你的开启姿势影响了你的个人判断。
云计算,普遍的定义无非是将网络、存储、服务整合为一个资源池,并提供按需、可拓展的计算服务。而这里我们不妨武断一次,云计算应该是一种全时段、无限拓展并且可协同的技术应用。这里举3个跟我们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也是我觉得比较有价值的,推荐给大家。
一、云存储
相信各位的智能手机,无论是安卓还是IOS,甚至冷门的Windows Mobile,都自带了存储应用。即在设定规则的前提下(WIFI开启或指定条件、时间)会自动将手机上的照片、影音文件上传到相应的官方服务器。当下热门的百度云、DropBox等各种第三方应用也有类似的功能,甚至还有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等这些加入了个人工作领域。
这些都是云吗?
无限拓展先抛开,因为没人知道无限有多极限。至少我们上面定义的全时段的可协同是远远达不到的。这些所谓的“云存储”只是实现了简单的备份功能。例如,当我们需要随时查看存储的照片和影视时,这些“云存储”所做的事情仅仅只是帮你下载到本地,然后使用本地应用打开。
当然有人会说,一些付费用户已经可以在线预览照片和影音(主要需要对图片影音在线解码和编码),如果用户需要再选择下载。那么文档呢?有多少人实现在线编辑Word和Excel而非简单的TXT文本?上述的云存储和云笔记仍旧只是备份功能:将文档下载到本地,本地编辑,保存时再上传到服务器覆盖原有文档。如果要在这个功能上再谈什么协同(多人同时编辑),似乎就更加复杂了。
我所了解的全球可以在线编辑文档的有三家:微软、谷歌和ZOHO,前者使用微软自家的MsOffice技术,谷歌使用OpenOffice技术,ZOHO接触不多还不清楚,这三家也是支持Word、Excel、PPT的在线编辑和协同的。最早我使用的是Google Doc(现在更名为Google Drive),其强大的兼容性和Ocr(图文识别,即上传文字图片会自动识别输出)功能令人爱不释手。只是无奈随着谷歌退出中国市场之后整个网站也被屏蔽了,后来只好转为微软的SkyDrive(现更名为Onedrive),有个好处是与自己电脑上的Office完全无缝对接了(尤其是Office2013开始)。
这里拿较为复杂的Excel来举例,Excel的本地编辑和上传与上述的备份功能无异,也是多次覆盖服务器端的备份数据,而在线Excel Online则不一样了,毕竟是微软自家的产品,包含了常用的Excel功能。
例如我们在线新建一个名为“工作簿1”的Excel文档,我们选择在线编辑(也可以使用本地的Excel软件打开)

首先在线编辑都是实时存储的,不需要额外再进行保存,即使编辑途中网页突然关闭了数据还是在哪里,不多不少,这里就实现了我们所说的全时段。
当然自己一个人玩是不够的,它提供了丰富的共享模式:仅特定用户打开、需要账户登录后打开(或编辑)、所有人都可以打开(或编辑)。我这边选择了所有人都可以编辑,并使用不同的浏览器同时操作来做演示。

用户1输入了“我是用户1”,并且鼠标停留在A1这一栏

用户2输入了“我是用户2”,并且鼠标停留在了A3这一栏

相同地,用户3输入了“我是用户3”,停留在了B2这一栏。
大家可以看到,自己看自己的颜色是绿色的,看别人的颜色每个人都不一样,例如在用户2的界面里,用户1是紫色的,用户3是黄色的。而且每个用户可以实时(请注意这里是实时)地看到协同用户的鼠标停留和输入内容。
而在用户3的界面的右上角,我们看到“还有2个人和您共同编辑”:

当然这里都是我自己,如果是不同用户会更加容易区分。
这里大家看到了,是不是全时段的在线协同?你还满足你现在使用的云笔记吗?
当然了对于这类应用之所以没有在国内大量使用主要还有以下几点因素:
1,除了ZOHO和商业版(和教育版)的Onedrive,其他的在线Onedrive和Google Drive国内均屏蔽,而商业版则需要一定费用,喜欢免费且还在用盗版Office的人来说自然不愿意付出。
2,微软使用的自家MsOffice,而OpenOffice也已经早被谷歌收购,在线Office的开发需要非常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即便是广泛应用的QQ邮箱,大家在预览在线文档(除了txt和pdf是开源的)的时候,底部都还有Power By别家技术的字样。因此这个行业还处在高度垄断的时代。
进一步在扩展一下,如果我们把所有工作文档都放在了云存储之后呢?手机办公、在家SOHO还离我们远吗?我们还有必要守着办工桌上的一台关了机什么都看不到电脑吗?当然,不喜欢半夜被老板叫醒的好青年暂时请勿将此法告诉你们的领导。
二、一个邮箱
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大家肯定有很多个邮箱,不知道大家管理邮箱的时候是一个个去登录,还是把所有邮箱都绑定在本地的Outlook软件里?
之所以在云计算的个人篇里说到邮箱,是因为邮箱是云计算最早的应用领域之一。
对于使用个人使用邮箱的痛点来说,无非两个:一、邮箱太多,一个个管理太麻烦;二、存在电脑里很快容量就不够,尤其硬盘坏了数据就全丢了。
在这里我又要显摆自己的看家法宝了:QQ邮箱。先说明下,我不是打广告也不是张小龙的粉,我的的确确从2006年用到了现在,并且在2009年把我所有的邮箱都绑定到了QQ邮箱,原因只是因为简单、好用、强大。
我在QQ邮箱里绑定了30个其他邮局的邮箱,例如Gmail,163等等,其实还想绑定更多,只不过上限是30个,而且还可以绑定在QQ企业邮局里的域名邮箱和企业邮箱。

上面的图看到了,我使用了7.37G的容量。大约有7个常用的邮箱,其余的都是接受一些备份附件和其他信息的邮箱。我是这么使用的:
1,我把所有其他邮箱都通过SMTP和POP3协议绑定在了QQ邮箱,使用QQ邮箱进行收信和发信,这样所有邮件信息都存储在QQ邮箱里了,我无需再在本地备份,也不用去对应邮局去检索往期的邮件。而不同邮局的收件都可以在一个QQ邮箱里完成。
2,使用QQ邮箱进行发送,一方面仍旧可以显示原有邮箱地址为发件箱之外,另一方面邮件中涉及的附件(50M以下)则可以永久留在QQ邮箱里。
3,现在7.37G的容量,主要存储了九万多封收件和三千多封发件,以及对应的附件。如果我需要查找几年前某客户来往的合同,或者是我要取回某个网站的注册密码却忘记了用哪个邮箱注册的。我只需要在一个搜索框内输入搜索信息,这个搜索框会在30s内输出所有的结果(这就是云计算的效率)。
4,使用自带的订阅、标签等功能,进一步完善了信息阅读和项目管理。
5,如果我注册了新的邮箱,我依然可以第一时间绑定在QQ邮箱进行管理,这是我邮件管理的唯一入口。
当然,现在几乎所有的邮箱都实现了这个功能,我也不清楚QQ邮箱是不是第一个这么做的人,只不过跟常用的QQ绑定在一起,使用起来更方便,难道不是吗?
你有几个邮箱,你的邮箱在线登云了吗?
三、在线协同
OA里的在线协同功能出来都若干年了,除了一些审批流程,也极少有单位真的在项目实施中使用,原因在于麻烦。前年理财APP的崛起我们似乎看到了在线家庭理财的可能性,但是目前似乎没有几家APP可以真正计算清楚不同银行卡信用卡的账单金额和周期,更别说理财者很难坚持记录每一笔太过琐碎的账目。
几年前,我们小团队使用过一个叫Tita的在线应用,足够简单的在线团队项目管理工具,虽然现在也变得臃肿起来,但是里面的一个功能着实让我眼前一亮:短信提醒。我目前已经不再使用这个应用了,但是短信提醒这个功能一直让我震撼至今。我们所有事情的推进、日程的安排,不都是被触发的吗?
闹钟触发了你今天几点起床,打卡触发了你现在要开始工作,几乎所有APP都会在设置的时间点内推送消息。有时间维度的被动触发,也有事件维度的主动触发。在线协同不就是一件在我们设计好的时间、空间范围内,被一个条件触发之后不同角色所需要执行的任务吗?
虽然现在还找不到成形的工具来实际举例,但是触发手段已经很多。比如短信、微信推送、APP推送,另外阿里云也推出了基于API的消息推送服务。而触发条件也大体可以罗列为:
1,时间和空间,即某时某地
2,事件,即当某件事发生、进行或结束的时候
3,人物,即他人的主动触发,比如他在找你了。
4,其他更多挖掘脑洞的因素。
这里很惭愧不能推荐具体的应用,只是目前网上的短信API比较发达(得益于群发产业的经久不衰),举个例子,你在网上购物买了个东西,从下单、付款、发货、在途、收货、好评等一系列流程中,你都会收到不同阶段的短信,这些都是系统自动完成的。那么当我们想要制定一项任务和计划的时候,使用一些脚本和计划任务,加上现成的短信API,这种在线协同岂不是轻而易举?再加上把系统多平台化,可以PC、微信、PAD多平台共享,按需定制的在线协同平台不就应运而生了吗?当然微信企业号就在做这么一件类似的事,虽然离我个人的预期还差的太远。
发现今天唠叨实在有些多了,希望简单的3个例子能对大家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有些许帮助。接下来还会有《打开云计算的正确姿势-企业篇和数据中心篇》,会逐渐偏向行业技术方向,希望感兴趣的多多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秉烛夜谈,如果觉得本文不错请分享,我是一秉,大家晚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