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前的一篇文章《互联网的黑暗森林-关于SQ》中略有提及,色情相关域名始终占据域名交易排行榜最多的比例。而最近一则仲裁,则吊起了所有域名投资者的心:价值千万的weixin.com竟然判给腾讯。
这则新闻在网上已经讨论炸了锅,有兴趣可以搜素下便知。而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关于域名投资的那些事情。
早在网络上讨论虚拟遗产问题之前,域名就已经成了只涨不跌的硬通货资产。我们现在看到的许多大佬,大多数都涉猎域名投资。而国内域名之父如果不提他,估计也没有谁敢站出来了,那便是蔡文胜。蔡文胜在一次演讲中回忆到:“2001年2月,中美间的海底电缆断了,那天我要抢注抢注不了,很着急,当时我打电话给中国注册商骂他们,注册商告诉我,他们可以在紧急的情况下给我注册域名,所以在2001年、2002年这两年是我最黄金的时期,世界上过期的最好域名,只要我想要,基本上都被我拿到了。”
其实说域名之父并不一定是在夸他,垄断了很多域名,恶意抬高价格,给创业者徒增成本压力。而且在最开始以PC网页为主的江湖时代,即便是标着开心网的kaixin001.com,也会随时随地被kaixin.com所替换,而前者所做的推广和运营皆为泡影。
域名交易确实是互联网最看得见也炒的越来越火的资产,没有之一,增长速度远超楼市。拿去年的五数字.com域名来说,几乎都稳定在三千元人民币左右,可是突然有一天,某些人开始疯狂收购五数字.com域名,仅仅一周,价格飙升至八千到一万元。那个时候盘点了下互联网的大事件,只有比特币被抬高之后大幅下降,所以个人当时推测估计是炒比特币的那帮人过来炒域名。由此可见,域名早已成了继股票、黄金、白银之后毫无门槛的资产炒作之一。
早些的域名炒作好比扫地一般,一扫帚扫一大批,以字符个数和字母特殊含义来批量注册。例如上述的五数字.com,五字母.com当然四数字和三数字的抢的更早,又例如单拼音、双拼音。早期的域名投机者并不逐一查看购买的域名有没有意义,对他们来说域名的出售都只是概率问题,再加上早期域名注册也比较便宜,尤其遇上促销期,cn域名曾长期1元注册进行促销。
举一个例子,一个米农(炒域名者)2005年一下子买了一万个三字母的.cn域名,在优惠促销期间是1元1个,成本即1万元,续费每个域名假设是20元。刚开始只需要出售品相极好的域名,例如360.cn(蔡文胜出售),abc.cn等等,基本上卖出1-2个就至少可以满足所有域名2-3年的续费。就这样漏斗似的每年出几个保本。就是因为抢的早,加上互联网浪潮袭来的时候所有人都在做新网站。因此米农压根不愁域名卖不出去,只是价钱问题而已,要是遇到注册商优惠,搞个1元续费,那更是要续费个几十年的。
如果运行的好,第一年就完全出本甚至大赚一笔那是大概率事件,即便是每年只能保本,但是整个行业在涨价,域名在越来越少,360.cn只有一个没有两个。10年前1元注册的域名,续费了10年之后成本假设是300元,而就因为抢的早,后来者居多,三字母的cn已经涨到一万元左右,那么米农完全都不用看品相了,即便是六千一个拍卖,也会有卖家竞拍到近万,完全不愁出售。这笔账大家可以细算利润率是多少。
对于米农还有个振奋人心的例子,具体是谁我忘记了,但是的确是真人真事。说某人曾花几万买了一个域名,后来近百万卖出拿到了第一桶金。随后举债近七百万人民币,又从另一卖家手里买到一域名。借了这么多是不是卖家应该很急,然而奇迹总是会出现,一年之后竟以两千万卖出了。听起来像传销的软文,然而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好像是南京的,但是具体金额记不太清了,希望记得的朋友随后提醒我下。
举了上面两个例子,主要是想说早期的域名市场的确遍地黄金,只要不是死心眼守着一个自以为有含义的很长很长的域名,基本上都能赚钱。而越到互联网泡沫膨胀到需要互联网+的时候,域名投资逐渐变成了一种MMM试的圈套。但是仔细一回想,最初的时候不也都是靠接盘侠把域名的泡沫撑起来的吗?
当然了,在当下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里,域名仍将是互联网最重要的入口。部分天价的域名只会标的更高,亏本的永远都是那些新进的散户和域名使用者。想想周鸿祎花一亿多人民币买了360.com的时候,他的投资者是该多么嫌钱多。
当大妈都开始炒黄金的时候,当清洁工都在讨论股票的时候,那么破灭的时候就快要到了,域名也不远了,weixin.com已经敲响了这样的警钟,即便申诉后腾讯败诉。
题外话,作为一个互联网人,我个人建议都以自己的姓名注册一个域名,比如张三最好注册zhangsan.com或者zhangsan.cn,当然了,你的姓名如果被抢注则只好换其他的后缀了。
对于今天的话题如果有想说的欢迎直接回复我的公众号,如果有更好的话题讨论请记得告诉我,本文纯属原创,觉得本文不错请分享,我是一秉,大家晚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