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春假期的结束,陆陆续续地又开始了忙碌的日耕夜作-上班,我们终于又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办公坑。
绝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互联网公司,办公坑都是以不同方位的隔断来划分个人的办公区域,像一个格子间。以美国为例,目前约有93%的美国职员在格子间里工作,平均面积从1994年的8.4平米缩减到了2010年不足7平米,虽然这其中还有60%的职员厌恶这样的工作环境,但是从2008年金融危机后,这其中更多人为拥有这么一块巴掌大的格子间而感到庆幸。
我们不妨来看看互联网企业的办公室是如何布局的吧,下面从网上截了一些图片,尽量避开那些绚华丽的高楼大厦和空中亭台,只展示坑位。

新浪办公区

阿里巴巴

谷歌

腾讯的微信办公区
虽然除了微信的办公区看起来高大上一点,但是无非都是格子间的不同布局而已。
格子间源起于19世纪末,逐步取代了开放式办公环境下严密监视和毫无个人隐私的状态,应该说是一种革命性的进步。当然,更重要的是格子间比起开放式办公室,更加节省成本。然而当下的企业环境已经不仅仅可以使用类似的柔性管理思维来诠释,人们逐渐开始感受到格子成为牢笼,企业也更加迫切希望职工的创造性思维、开拓精神和更多的团队协作。那么,现在的格子办公间显然似乎更应该被革命掉了。
那么,顺便就看看别人家的办公室。


Twitter全球总部办公室,虽然只有两层楼,整体设计凸显Twitter轻松和开放的理念,鼓励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Airbnb似乎已经把办公室装饰成自己的出租房了,不知道对外租不租。

Facebook的办公区,相信看过《社交网络》的肯定有印象。
当然了,这里并不是在给大家拉仇恨。对于办公区是更注重隐私还是更注重开放,还没有定论。只是对于企业而言,格子间更节约成本,员工专注度和工作效率更高,而开放式办公环境更能增进团队沟通与写作,也更加容易迸发创新的灵感。
那么,你喜欢格子间保护自己的隐私还是开放式空间有助于身体和大脑的运动?
对于今天的话题如果有想说的欢迎直接回复我的公众号,如果有更好的话题讨论请记得告诉我,本文统计数据来自好奇心日报,图片来源网络,觉得本文不错请分享,我是一秉,大家晚安。





